韶鋼二軋廠轎直機投產(chǎn)使用年后,矯直輥燒軸承事件頻繁發(fā)生,從2011年6月初至8月底,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共有四套輥座裝置需要更換,使二軋廠的正常生產(chǎn)受到嚴重影響,給二軋廠帶來很大的經(jīng)濟損失。
矯直機結構如圖1所示。矯直機包括上輥和下輥兩部分,上輥主要包括上輥座機架1、上矯直輥4和上支承輥2,下輥主要包括下輥座機架6、下矯直輥3和下支承輥7。矯直輥和支承輥通過調(diào)心滾子軸承與軸承座連接。上支承輥2和上矯直輥4相互接觸,上支承輥2的作用在于承受上矯直輥4工作時傳遞的徑向力,增加上矯直輥4的剛性。同理,下支承輥7和下矯直輥3相互接觸,下支承輥7的作用也是承受下矯直輥3工作時傳遞的徑向力,增加下矯直輥3的剛性。工作時,電機驅動下矯直輥3轉動,下矯直輥3帶動鋼板5從上矯直輥4和下矯直輥3之間穿過,通過調(diào)節(jié)上輥座機架1和下輥座機架2的相互間距,可調(diào)節(jié)矯直機對鋼板5的軋制力,從而達到矯直鋼板的目的。
工作過程中,矯直輥將承受由于鋼板5形變而產(chǎn)生的徑向力和軸向力。其中徑向力由矯直輥傳遞給支承輥,并由支承輥***終承受,而軸向力主要由與矯直輥連接的軸承和軸承座承受。由于調(diào)心滾子軸承軸向力承受能力低,因此,過大的軸向力是導致軸承損壞的***主要原因。
矯直輥受力示意圖如圖2所示。矯直機工作過程中,產(chǎn)生過大的軸向力的主要原因:
有三種,一種是矯直輥軸線不平行,水平交叉,另一種是矯直輥軸線豎直交叉,第三種是傳動裝置帶來的周期性軸向力。其中,前兩種是導致軸向力過大的***主要原因。由矯直輥軸線交叉而產(chǎn)生的軸向力與矯直力存在相依關系,其公式為:
由(1)式和(2)式可得,當矯直輥沒有水平交叉(θ=0)時,U1=0;此時軸向力F1=0;隨矯直輥交叉角θ的增大,軸向力系數(shù)U1增大,軸向力F1也隨之增大[1]。1978年,美國在分析軋機軸向力造成軋機軸承過度燒損時,提出軸向力F1大小,取決于矯直力P和交叉角θ。當軋機各部件制造裝配良好時,軸向力F1,約為矯直力P的0.5%~10%,如果矯直輥交叉,矯直輥的軸向力F約為矯直力P的5%[2]。
因此,減小矯直輥軸線交叉,保證矯直輥軸線的平行度是減小矯直輥軸向力的,避免矯直輥軸承受到損壞的***有效方法。
造成矯直輥軸線不平行的因素如下。
(1)設備制造安裝方面的原因。如圖1所示,矯直輥3兩端通過調(diào)心滾子軸承11與軸承座10聯(lián)接,軸承座10通過螺釘8和螺母9固定在下輥座機架6上。軸承座10的定位是通過其上的定位凸臺和下輥座機架6上的軸承座定位孔進行配合來實現(xiàn)的。因此,軸承座定位凸臺和軸承座定位孔的配合精度,機架定位孔的位置精度、軸承座的尺寸精度等因素都會對矯直輥軸線的平行度產(chǎn)生影響,即矯直輥軸線的平行度取決于設備的制造精度。因此,只有當設備制造精度非常高時,才能使矯直輥軸線平行度滿足要求,否則,當設備制造精度較低時,由于各尺寸誤差的累積,將會導致矯直輥軸線不平行,從而使矯直輥軸承在工作時承受較大的軸向力。
(2)設備長期使用產(chǎn)生老化。矯直機工作過程中,常承受較大沖擊力,容易造成緊固螺栓松馳。緊固螺栓的松馳,一方面使軸承座的定位凸臺和機架上的軸承座定位孔配合不緊,長時間的工作會使定位凸臺和定位孔相互磨損,這種磨損將影響軸承座的定位精度,從而影響矯直輥軸線的平行度。另一方面,螺栓的松馳會導致軸承座在沖擊力作用下產(chǎn)生變形,從而影響矯直輥軸線的平行度。
此外,工作時,鋼板兩邊的厚度差、矯直輥軸的加工精度也可造成矯直輥軸線交叉。
實際生產(chǎn)中,當矯直機使用一定時間后,機架上的軸承座定位孔發(fā)生明顯磨損,已由圓形變?yōu)闄E圓形。測量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軸承座定位孔圓度偏差***大可達2mm。如此嚴重的磨損,使軸承座的位置產(chǎn)生嚴重偏移,從而導致矯直輥軸線交叉角θ增大,使軸承長期承受較大軸向力F1,軸承因此極易損壞。因矯直輥交叉角0增大而產(chǎn)生的軸向力F1甚至會導致軸承座壓蓋變形,緊固螺栓斷裂。
由以上分析可知,要保證矯直機的工作穩(wěn)定性,減小其維修頻率,需要采取措施保證矯直輥軸線的平行度,減小矯直輥工作時承受的軸向力,因此提出以下改進措施。
(1)對矯直輥軸承座的重新定位。由上述分板知道,軸承損壞是由機架上的軸承定位孔嚴重磨損,使軸承座產(chǎn)生偏移,矯直輥軸線不平行導致的。因此,本文采用新的定位環(huán)取代原軸承定位孔對軸承座進行定位。方法為:先對軸承定位孔進行擴孔加工,使定位孔孔徑增大,再將定位環(huán)置于軸承定位孔上,讓軸承座定位凸臺穿過定位環(huán)套于軸承座定位孔內(nèi),因為軸承座定位孔直徑比軸承座定位凸臺直徑大,因而軸承座的位置可根據(jù)需要進行適當?shù)恼{(diào)節(jié)。在測量儀器幫助下調(diào)節(jié)各矯直輥間的軸線平行度,當矯直輥軸線平行度調(diào)整好后,將定位環(huán)焊接在矯直輥機架上,使軸承座完全定位。為加強矯直輥軸承座的穩(wěn)定性,消除因軸承座振動產(chǎn)生的軸向力,將定位環(huán)與各軸承座進行配制加工,使軸承座定位凸臺與定位環(huán)的配合間隙小于0.1mm。
(2)在安裝矯直輥前,對矯直輥圓度公差和圓柱度公差,軸承座內(nèi)孔圓度公差進行檢測,對矯直輥圓度公差大于0.1mm,圓柱度公差大于0.2mm的矯直輥及內(nèi)孔圓度公差大于0.15mm的軸承座進行加工修正,以減小矯直輥工作過程中所受沖擊力。
(3)日常使用時,加強矯直機的日常維護檢修,定期檢測矯直輥的磨損量和軸承座的松緊度,以確保軸承座處于穩(wěn)定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矯直機通過以上改進后,工作狀況穩(wěn)定,軸承損壞的頻率也得以降低。對2011年下半年韶鋼二軋廠矯直機的軸承燒損個數(shù)及鋼產(chǎn)量進行統(tǒng)計發(fā)現(xiàn)(見表1),改進前(6~8月),每月的軸承燒損數(shù)***少為10個,***多為16個,受此影響,二軋廠的鋼產(chǎn)量大多數(shù)維持在3萬噸左右,***高不超過4萬噸。改進后(9~11月),三個月只燒損了一個軸承,矯直輥工作穩(wěn)定,二軋廠的鋼產(chǎn)量也因此穩(wěn)步上升到7萬噸以上。由此可知,以上改進措施是基于對矯直機工作情況進行正確的分析下作出的,它對穩(wěn)定矯直機的工作狀況,提高二軋廠的生產(chǎn)效率起關鍵性作用。
軋鋼廠生產(chǎn)環(huán)境惡劣,可造成矯直機軸承損壞的因素比較多,矯直機軸承損壞并非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,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。不管導致矯直機軸承損壞的原始因素是什么,其***主要的原理是外界因素作用導致矯直輥軸線不平行,從而產(chǎn)生巨大的軸向力,使軸承損環(huán)。本文抓住這一主要原理,采取有效措施對矯直機進行改造并加強日常維護管理,使矯直機維持穩(wěn)定的工作狀況,從而提高了二軋廠的生產(chǎn)效率。
【參考文獻】
[1]劉仁輔.回輥式中厚板軋機軋輥軸向竄動初探[J].軋鋼,1995(6):6-10.
[2]趙林.軋制軸向力問題研究現(xiàn)狀與發(fā)展[J].軋鋼,1997(1):47-49.